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教育 >
河北大学志愿者走近黄骅冬枣 用科技浇灌梦想花
发布日期:2017-12-19

黄骅冬枣拥有三千多年种植历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枣林。2001年,黄骅冬枣被确定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了有效的保护具有原产地特色的冬枣,迫切需要鉴别冬枣原产地的方法。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黄骅市建设“质量强市”,加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与社会实践,河北大学雄盛科技创业团队、“绿之守望”科技支农小分队 在质量技术监督学院党委书记宋红强、党委副书记李宏亮、质工系教授信海红、质工系教授夏丽娅、测控系教授刘爽、团委书记李星莹带领下,于7月5日赴黄骅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黄骅冬枣的前世今生

“我们冬枣自从申请了地理标志产品,比以往销量更好啦。”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同志兴致勃勃地介绍冬枣。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小分队赴黄骅市齐家务乡聚馆村的冬枣种植基地开展社会实践与调研。

实践团队针对黄骅冬枣的产业规模、地标产品保护现状、标准化管理状况、销售模式等问题与质监局同志进行交流,并随冬枣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学习枣树历史、种植技巧与生长模式。

据悉,这里的每一棵枣树旁边都立有一块命名的石碑,科技与文化齐头并进是黄骅冬枣一大特色。黄骅冬枣历朝历代为皇家、贵族所推崇、喜爱,故而在历史上有着高贵品质和传奇色彩。“秦始皇闻之以为长生之果,久寻未得”。汉武帝太初三年东巡得之,谓之“枣中极品”,封为“仙枣”。弘治三年,明孝宗朱佑樘得之,以为神果,谓之“百果之王”,封为“贡枣”。此制沿袭至清,上下500年。

黄骅冬枣皮薄肉甜有诀窍

黄骅冬枣皮薄、肉厚、核小,肉质细嫩而酥脆,酸甜适口,口感极佳,“食之若夏朝雨露,得回肠荡气之益;含之似攀月撷霞,有梦绕魂牵之诱”,为果中珍品。

工作人员指出,黄骅冬枣皮薄肉甜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黄骅靠海,气候条件上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果实的糖分积累,使其糖分含量较高;黄骅周边土层较厚,耕性良好,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氯、钾离子,这些离子能够使果实增加维生素含量和其他微量元素及多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并能使果实增加脆度和硬度。

故而,黄骅冬枣品质独特,清甜酥脆,营养丰富,“内润六合肝肠,外通八极清气”。

维护冬枣品牌度的两大盾牌:食品溯源,标准化管理

目前黄骅冬枣已具规模,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进一步发展。枣类市面上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冒充黄骅冬枣的产品不利于黄骅冬枣的品牌的强化。

冬枣龙头企业目前已达16家,企业发展的数量不少,但缺少规范化管理,产品的深加工产业化链条延伸程度低,加工的产品只是一些单一的初级产品。

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河北大学质监学院地标研究院提出了食品溯源和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在两位地理标志研究专家夏丽娅、刘爽的指导下,队员对土壤断面进行了土壤样品采集,对不同深度、不同地点的土样都进行了提取。

另外,还收集了当地的水样品,并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精准的分类。实践团队将把所有样品带回实验室,对其成分进行检测,探究利用矿物元素分析进行食品产地溯源的可能性。

利用ICP-MS、近红外光谱、阴离子分布、有机组分进行分析,结合簇类独立软模式、BP-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多元统计学算法提取特征质量因子,再结合对不同产地冬枣产地气候因子和人文因素进行分析,完善产品的标准化管理规程,为其特色品质的保持提供支撑。

谈及本次活动的感受,团队队长介绍说:“通过对黄骅当地历史文化和果品的生长过程的了解,培养了同学们求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围绕冬枣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也增加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为黄骅冬枣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上一篇:河北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风采
下一篇:河北大学志愿者走近白洋淀 寻访芦苇上的艺术

主页    |     机构设置    |     合作办学    |     师资队伍    |     学校概况    |     人才招聘    |     科学教育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